来源:中国经济 小编:相里诗卉 发布时间:2014年04月30日
内容导读: 我们试图介绍中国银行业的现状,以及在未来挑战下的最悲观情景下,行业业务创新和治理结构改革的大致轮廓。
我们试图介绍中国银行业的现状,以及在未来挑战下的最悲观情景下,行业业务创新和治理结构改革的大致轮廓。
需要明确的历史是,在21世纪初期,中国银行业所发生的变革,是1978年以来最被低估也最为不可思议的历程。在经历了三年“国企脱困”战之后,2001年前后,中国银行业整体已处于技术型破产状态,此后银行业开始采取现代IT技术,进行大数据集中,利用外汇注资和次贷危机之间全球资本市场的繁荣期,中国银行业以不足10年的时间,从破产边缘走到了全球盈利、安全和科技能力均领先的巅峰。如果没有这一奇迹,中国很可能在新世纪降临不久就陷入到难以自拔的全面金融危机之中,国家命运将完全改写。仅就此而言,这种变革从未得到足够关注,中国银行业也从未得到足够的尊重。
需要勾画的现状是,截至2013年底,中国银行业的总资产为150万亿,其中贷款72万亿;总负债为140万亿,其中存款104万亿。银行的权益资本在12万亿。就收益指标看,2013年银行业净利润为1.4万亿,ROE和ROA分别为20%和1.2%;就风险指标看,银行贷款不良余额约6000亿,不良率略高于1%。资本充足率12%,其中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中国银行业收入成本比为33%, 净息差为2.8个百分点,拨备覆盖和拨贷比都处于安全状态,但中国银行业正受到经济下行、影子银行冲击、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民营银行放行等多种因素的冲击。
需要假设怎样的最悲观情景?大致如下:银行资产负债按年率10%增长。银行业盈利之中,占盈利约80%的利差收入在2014年为零增长,此后到2020以年率20%收缩,占盈利约20%的非利息收入维持和资产增长同步的10%。银行无法补充资本且不良贷款率到2020年上升至10%。在这样的情景假设下,中国银行业到2020年的可能状况如何?
一是到2020年银行业的资产负债,存款贷款等规模指标较2013年大约膨胀1倍;
二是到2020年银行业的利润仅有2013年的约55%, 即7000-8000亿;净息差降至仅约70个BP,非利息收入的盈利占比约60%,ROE和ROA降至仅5%和0.3%。
三是2014到2020年银行业累计利润大约5-6万亿,权益资本仍为12万亿,和10%不良率对应的不良贷款是15万亿。
根据以上悲观情景,若不良贷款的回收率为30%,可容忍的不良率为2.5%-3%的话,则到2020年,中国银行业可能处于这样的状态:资负规模翻倍,盈利额对折,净息差基本消失,清理完不良资产之后残存所有者权益7-8万亿,资本充足率降至5%。这样的状况,大致和中国银行业2005-2006年所处的状况相仿。即虽历大难,尚未病危,仍可生存。
这样的悲观情景几乎难以出现。如果2014年以来中国银行业能较为大胆地暴露不良,则到年底贷款不良率约为1.5%,到2020年不良率可能在5%-6%;如果2014年银行业盈利增速为6%,加总规模膨胀和息差收缩,到2020年银行盈利额很可能和当下持平;考虑到经济下行对银行顺周期的影响,银行业最艰难的时期可能是2015-2018年期间。我们猜测持全国牌照的银行估值最便宜的阶段可能是2014-2016年期间。考虑到银行对影子银行体系应部分承担责任,这可能需要我们做更细致的估测,但大致结论似仍可成立。
现实中可能的创新和改革,远远多于银行业存在的问题。如果我们将创新集中在银行业务,将改革集中在银行治理结构。则大致可分述如下。
就中国银行业业务创新而言,其中两点至为关键。一是对净息差的解读;二是对证券化的定位。相当多的研究认为中国银行业因高度垄断和利率管制,享有异乎寻常的高息差。这样的理解可能不确切。四个因素显著影响了中外银行息差的可比性。即收入成本比、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贷存比和营业税、中国银行收入成本比的最低点可能在2011年,目前已在微升之中,约35%,但仍比国际银行业低20个百分点,这显示中国银行业较强的盈利能力很可能和营运成本较低相关。20%的存准率、75%的贷存比和5%的营业税也至少影响1个百分点以上的净息差。中国银行业呈典型的“竞争先于产权”特性,大银行占银行市场份额的约1/2,社会融资的约1/4。考虑到利率市场化的国际经验是,在进程中净息差波动且高度不稳定甚至存贷倒挂,进程后净息差回到常态时未必比之前有显著收缩,也许我们可以对当下中国银行业激烈竞争的充分性有所低估,对中国银行业常态化的净息差水平有所低估。如果在资产侧配以ABS、CDS等手段,在负债侧配以中长期债等主动负债手段,则银行盈利能力可能因资产负债周转率的显著改善,而有较大余地。
就银行治理结构的改革而言,至为关键的不是发几张民营银行的牌照,而是加速混合所有制改革。所谓中国没有民营银行本身就是伪命题,民生银行,平安银行等已是全国性的民营银行。多发数张民营银行牌照,最好的结果可能是在省域层面多了一些具有鲶鱼效应的搅局者。互联网金融可能对银行的零售、支付、银行卡、财富管理、小微贷等构成颠覆性冲击,但要讨论颠覆银行体系本身还有待观察。若以国有大银行再度减持国有股为建设混合所有制的手段,试想,释放15%的股权,在董事会引入3名真正董事之后,对党委领导下的、无实际持股的挂名董事们的董事会会带来的冲击,也许更深远更有趣。
综上,中国银行业在未来五年将经历艰难岁月,但并非生死考验;创新和改革之路清晰存在着,只是决策者尚在踱方步中。中国金融体系仍将是银行主导的体系,而银行最大的敌人,是银行体系的固步自封。
我爱卡(www.51credit.com)是,银行授权信用卡申请合作网站,安全、便捷、高效!申请信用卡请访问我爱卡网在线申请通道://cc.51credit.com/
135791113
2468101214
广发银行信用卡中心 兴业银行信用卡中心 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 招商银行信用卡中心 建设银行信用卡中心 光大银行信用卡中心 交通银行信用卡中心 工商银行信用卡中心 中国银行信用卡中心 农业银行信用卡中心 平安银行信用卡中心 上海银行信用卡中心 深发银行信用卡中心 民生银行信用卡中心 华夏银行信用卡中心 浦发银行信用卡中心 北京银行信用卡中心 包商银行信用卡中心 东亚银行信用卡中心 宁波银行信用卡中心 邮政银行信用卡中心 江苏银行信用卡中心 南京银行信用卡中心 温州银行信用卡中心 哈尔滨银行信用卡中心 花旗银行信用卡中心
![]() |
我爱卡申请系统经过VeriSign顶级安全认证 京ICP证110622号 ![]() Copyright 2005-2018 51credi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