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银行 小编:朱岳 发布时间:2013年02月19日
内容导读: 获得2012年度上海金融创新成果奖一等奖的中国银行(601988,股吧),突破了商业银行传统信贷模式,凸显了五大创新。
中行上海分行转型:谋做跨国企业全球现金管家
开拓科技型企业金融方案
2012年度“上海金融创新成果奖”介绍
获得2012年度上海金融创新成果奖一等奖的中国银行(601988,股吧),突破了商业银行传统信贷模式,凸显了五大创新。
具体而言,“张江模式”充分考虑科技型企业非线性、爆炸式的增长特征,年销售收入人民币5亿元以内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均可适用;突破现有中小企业单笔2000万元的审批权限,“张江模式”下单一企业授信总量最高可达5000万元;专辟服务绿色通道”,在材料齐全的情况下,项目审批时间不超过5个工作日;对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风险容忍度提高到3%-5%;根据科技企业特点,开发了订单融资、应收账款融资、知识产权质押、股权质押、履约保证保险、未来收益权质押等多种创新担保方式。
据中行上海市分行相关业务负责人在上海金融创新论坛上披露的数据,截至2012年年末,有128家科技型企业获得了“张江模式”下批复的17亿元授信。
在推进“张江模式”以后,中小企业人民币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155%,中小企业客户较年初增长132%,中小企业人民币贷款占全行公司人民币贷款的比重较年初提高5个百分点。
截至2012年年末,中行上海市分行中小企业120亿元的资产组合中,科技企业的占比从年初的2.2%提升至8.7%。
国有大行在过去十年里完成了从不良资产剥离到悉数股改上市两次涅槃,下一步改革的突破口在哪里?
在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行长潘岳汉眼中,不同类型金融机构大量涌入的市场环境或许是倒逼传统银行向现代银行转型的一个突破口,“在上海,银行所处的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可能是任何一个省份都不太可能出现的”,体系庞大且增长趋缓的国有大行更愿意迈出第一步。
2月4日,潘岳汉接受早报记者专访时详细阐述了中行上海市分行自2011年以来推行的一系列业务创新、战略转型、机制改革,以及这许多探索背后的动因。在他看来,中行上海转型发展的重点是聚焦中小企业、聚焦跨境业务发展,确立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过去三到五年里,竞争主要是银行之间的,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外资行的市场占比保持相对稳定,但未来的竞争,实际上将是银行业和非银行业的竞争,这可能会是上海银行业需要面对的主要挑战。”潘岳汉说。
潘岳汉祖籍浙江,在到任中行上海市分行行长之前,曾历任中国银行绍兴分行行长、江苏省分行副行长、苏州分行行长等职,2011年3月调至上海出任中行上海市分行行长。2011年9月起,任上海银行同业公会会长。
今年信贷投放规模将略增
东方早报(博客,微博):与其他服务科技型企业的产品业务相比,摘得2012年度上海金融创新奖一等奖的“张江模式”科技型企业综合金融服务方案优越性在哪里?与业内推崇的硅谷银行模式有何异同?
潘岳汉:从目前所了解的硅谷银行模式看,“张江模式”和“硅谷模式”都是为有效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瓶颈问题,但是所专注的企业群体,在发展阶段上有差异,融资结构安排也不太一样。
“硅谷模式”更注重于企业的初创期,处于这个阶段的企业风险也比较大,所以硅谷银行会在贷款的过程中通过协议获取企业部分认股权或期权。
“张江模式”则更注重处于发展期企业的融资需求。与初创期企业对担保要求较高或需要将股权结构来平抑风险不同,进入发展期的企业,银行可以依据企业现金流、税收、水电费等信息来对企业的授信情况进行评价,授信方式更灵活。
针对科技型企业“轻资产”的特点,中行“张江模式”对科技企业融资创新开发了多种担保方式,比如订单融资、应收账款融资、知识产权质押、股权质押、履约保证保险、未来收益权质押等等,除此之外,我们还为科技企业提供信用贷款。
东方早报:通过“张江模式”已投放的贷款规模有多大?怎样的一类企业可以拿到科技型企业的贷款?
潘岳汉:“张江模式”在2011年就已推向市场,2012年进一步扩大了范围,提高了产品的成熟度和运营的稳定性,全年授信批复金额超过17亿元。在今年,我们会更加注重于扩大规模。
首先是在张江一区12园的范围内全面推广,扩大业务覆盖面;其二是把已经成熟的产品推广到更多的科技型企业去,扩大业务总量;其三是扶持特色网点,我们准备在一些重点区域建立科技支行,重点推进科技企业贷款,逐步形成专业做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营销队伍,同时在考核上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做一些专门的政策性机制安排,来推进这一块业务整体规模扩大。
在总结经验基础上,我们还会进一步推进产品创新。多管齐下,支持科技型企业的发展。
东方早报:整体的信贷投放似乎在今年也会放量,具体到科技型中小企业,中小企业的贷款规模在整体规模中的占比有多大?
潘岳汉:目前来看,我们今年的信贷投放规模跟去年相比会略有增长。
中行对中小企业贷款一直有专项的规模安排,在整体信贷额度比较紧张的情况下,我们进行了专项的规模安排,对科技型企业的贷款安排,今年的政策是只要有客户、有需求,符合授信要求,我们会尽可能保障科技型企业贷款的需求。
总体上看,各家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做法都不太一样,中行的想法是在中小企业业务上“进一步聚焦”,希望能做出自己的品牌和特色。具体来说,我们会重点聚焦三类中小企业科技型、贸易型、服务型行业的中小企业。除了刚刚谈到的科技型企业,我们还要聚焦贸易型企业,特别是从事国际贸易的中小企业。中行在国际结算和贸易融资服务上很有优势,去年我行进出口结算总额超过1400亿美元,占整个上海市场进出口结算量的近四分之一。总量和市场份额均有所增长。对贸易类企业进一步加大投入和服务,这也符合上海市建立国际贸易中心的目标要求。
我们还将更加聚焦服务业中的中小企业。服务业对上海经济的贡献度将会继续提高,包括餐饮服务业、文化创意、物流等服务业的中小企业,我们也会加大投入。
借助综合金融服务提高风控能力
东方早报:在实现规模增长的同时,我们也很关注中小企业业务的风险状况。从这两年的市场环境看,贸易型、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风险会不会偏大?
潘岳汉:我们也看到中小企业业务风险和银行人力成本投入大的现状,这也是我们提出聚焦三类中小企业服务的原因。
聚焦行业来做中小企业业务的最大好处是,可以很好地提升专业分析和风险评估能力,有利于风险控制。第二,可以和大企业的业务联动,结合大企业的上下游的中小企业创新一些供应链的融资产品。第三,集中行业后,有利于促进批量化整体销售。
中小企业的确相对于大型企业风险可能比较大,反过来,如果银行能够聚焦行业、创新产品,我认为还是能够做到有效控制风险的。
目前,我们的中小企业业务,收益和风险是可以匹配的。贸易型企业总体的不良率还比较低。这是因为我们对贸易企业的授信可以结合企业的结算、交易活动去做,并且主要是贸易融资,风险相对可控。
“张江模式”的贷款,我们设置了3%和5%的两条警戒线。从目前的情况看,这个容忍度是足够的。
进入2013年以来,经济正在逐步向好,企业的经营活动也在向好,这是大势。另一方面,随着上海市政府对战略型新兴产业、装备制造业等实业的推进,也会带动一些相关的中小的科技型企业的发展。这两个方面的因素给企业发展也带来很好的机会,也给银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
东方早报:你刚刚提到了餐饮行业,中行是否已为一些大的餐饮企业提供了融资授信?
潘岳汉:餐饮业我们也做了一些客户。餐饮业最大的特点是有非常稳定的现金流,由于结算方式与银行相联,银行能够对餐饮企业的现金流进行分析和掌握,根据POS机的现金流来确定给企业的授信额,餐饮企业的还款方式也比较灵活甚至是分期付款。我们针对连锁餐饮企业开发了专门的金融产品。
包括餐饮企业在内,我们做中小企业并不是单纯为了授信,我们更希望给客户提供综合性的服务,一方面能够增加客户的稳定性,另一方面也能提高我们的综合收益,同时进一步降低企业的融资价格成本,也降低了银行的风控成本,这是我们努力的一个方向。
我们也看到,在给企业提供综合服务以后,企业的现金流在银行体系内形成了合理的资金沉淀,目前来看这个比例还不是特别大。这关键还是看银行全面金融服务的能力和全面金融服务的深度。我们今年会进一步提高全面的金融服务能力和增加对企业服务的深度,这也有利于进一步降低我们做中小企业业务的综合成本。
135791113
2468101214
广发银行信用卡中心 兴业银行信用卡中心 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 招商银行信用卡中心 建设银行信用卡中心 光大银行信用卡中心 交通银行信用卡中心 工商银行信用卡中心 中国银行信用卡中心 农业银行信用卡中心 平安银行信用卡中心 上海银行信用卡中心 深发银行信用卡中心 民生银行信用卡中心 华夏银行信用卡中心 浦发银行信用卡中心 北京银行信用卡中心 包商银行信用卡中心 东亚银行信用卡中心 宁波银行信用卡中心 邮政银行信用卡中心 江苏银行信用卡中心 南京银行信用卡中心 温州银行信用卡中心 哈尔滨银行信用卡中心 花旗银行信用卡中心
![]() |
我爱卡申请系统经过VeriSign顶级安全认证 京ICP证110622号 ![]() Copyright 2005-2018 51credi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
![]() |